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教育项目年度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以下简称“外方”)建于1967年,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经济类重点大学,拥有16个副博士学位和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荣获俄罗斯联邦政府奖,2011年该校在俄罗斯教育部经济服务类高校中排名第一。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下简称“中方”)成立于1958年,建有12个本科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学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5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学校面向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700余人。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和输送毕业生13余万人,培训各类人员50余万人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于1998年建立,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截止2020年共培养本科生3047人,其中合作办学项目毕业生639人。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本项目招生列入国家统招计划。
二、学生培养
本专业学制四年,学校采用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并专门制定了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设置了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必修课等教学模块,学生能掌握比较完善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并拥有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截止2020年底,共有在校本科生377人。2020年本专业学生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8人参加省级以上专业技能比赛并获奖励。
本专业注重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组织有国外访学经历的马晓丹、路阳老师讲授《操作系统》课程,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在外方教师来校或在线授课的同时,定期与外方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与探讨,课内外引入外方优质教学资源;邀请哈尔滨图灵云创、中软睿达,北京尚观等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来到校与学生交流,参与实习实训课程,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行业竞争力。
三、师资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98年,1999年正式招生。现有专兼职教师14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博士学位教师4人,其余均具有硕士学位;具有海外学习及访学经历教师4人。师资队伍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授课教师均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
此外,中方在师资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不断引入专兼职教师,聘请校外实践教师10名。二是鼓励教师脱产学习,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截至到2020年底累计培养在读博士2名,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进修5人次。三是强化青年教师导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教学指导和监督,显著提升青年教师授课水平。四是教师实践制度化。坚持每年派2-3名教师深入垦区和企业,跟踪行业动态和需求,并融入合作办学本科教学中。
截止至2020年,本专业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6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省博士后科学基金3项、厅局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10余项,参与各级纵/横向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近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文章3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农业部十三五规划教材5部,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大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批专利和软著等国家级知识产权10余项。
四、教学组织
中方制定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师岗前培训实施办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办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外聘教师管理办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名誉教授、客座(兼职)教授聘任办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本校教师和外籍教师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通过多项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学一线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能力。
为了更好组织教学,一方面立足办学项目依托的计算机系,不断强化教学业务交流。定期举办教学学术讲座、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观摩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传帮带”,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依托课程组,推动课程建设。每位教师按授课课程编入相应课程组,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下,统一修订教学大纲、教案和讲义,安排集体备课并探讨教学方法改革等。系组二级教学组织为教师间彼此联结,集体学习与教学研究打造坚实平台,并积极推进与计算机专业相适应的新课程建设。
五、项目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施行项目分级管理机制。学校建立了由中方校长任主任、外方校长任副主任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合作对象、合作模式、合作内容、招生计划、培养方案、办学条件、师资配备、质量保障等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宏观管理。项目所在学院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学院项目管理委员及时向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项目开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由国际交流合作处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项目办学报告,并向社会发布项目办学基本情况。
六、财务状况
合作办学项目学费收缴严格按照黑龙江省财政厅规定,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收支情况按黑龙江省教育厅要求接受财务决算审计;以人民币按学年进行收费,并将收费项目和标准在招生简章和网站中进行公示。同时,学校依法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合作办学项目所收费用均全额上缴省级财政专户,统一办理收支业务,并全部用于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项目办学条件,做到专款专用,未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七、教学质量监控
建立了包括《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行政编班与学籍管理规定》等文件;建立了从教师聘任到学生考核全过程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立了包括聘任外籍教师等内容的教师聘任制度;建立了从学校、学院到系的三级教学监控管理,从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教学质量检查、考试管理、毕业设计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机制。同时,中方为保障教学质量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完善教学资源。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教学大纲、教案、讲稿、PPT、试卷等。支持编制实验、实习指导书和参与建设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充分利用慕课和超星等资源。二是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实施选课、教师安排、课堂教学、实习与实践教学过程控制,建立规范考核制度。三是开展多形式质量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持续改进教学质量。依据学院教学质量改进方案、结合教学监控反馈结果,不断迭代和更新教学资源、过程管理和质量反馈,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20年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算机专业班级被校级督导听课 10次,院级督导听课 14 次,校、院两级督导均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状态表示认可。教师践行“以人为本”,增强教书育人积极性,教学效果大幅提升,教学督导、同行及学生评价优秀率达到98%以上。
八、社会评价
自2017年起,中方从用人单位、毕业生调查、家长反馈等多种渠道,多种视角对本项目培养的国际化专业人才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本项目培养的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测试、视频编辑、动画制作等核心技术,具有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生能够胜任软件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等职位的基本要求。 60%以上毕业生就职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互联网行业、大型国企等。毕业生综合素质强,受到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及家长等各方面的好评。
九、办学特色
本项目以计算机软件及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理论及技术等方面国内外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掌握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注重采用双语教学和引进外方教师授课,形成了国际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知识氛围,逐步形成了分方向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科竞教相结合的“一分二合”式培养模式,率先开展“3+1”校企培养方式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组建了软件和数字媒体两个方向的教学团队。
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计算机协会,以此为依托获批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获得全国软件设计大赛“蓝桥杯”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5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余项。学生一次就业率达到7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