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大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
大学合作举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自评报告
一、办学基本情况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鲜明现代化大农业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建于1967年,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服务类学科领域具有雄厚的教学科研实力,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联邦经济类重点大学。2009年9月28日,俄罗斯政府授予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俄罗斯联邦政府奖,并在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对全俄550所高校评估中排名第63位。2011年该校在俄罗斯教育部经济服务类高校排名第一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立足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平台,以现代化大农业为背景,以黑龙江垦区为服务主体,在引进国际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注重我校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二、学生培养
按照中外合作办学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和经济管理技巧从事管理实务。在第四学年主要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8年有99人通过本项目培养学习顺利毕业,至今累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344人。
三、师资建设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具有一支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符合合作办学整体要求,从师资上保证了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目前,农林经济管理系共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1人。教师队伍中既有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资深老教师,也有勤奋钻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总体上,本项目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学缘结构比较合理,能够保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四、教学组织
依据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和方案的要求,在走访调研、专家会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本专业办学计划。一方面,引进外方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先进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和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实际调查指导等形式,积极开展中外国情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同时,通过外语课程的强化训练及涉外应用类、跨文化交际类等特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五、项目管理
在项目管理机构上双方都成立了以各自校长、分管副校长、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及项目所在学院院长组成的项目管理委员会。由国际交流合作处负责监督项目的运行情况,做好相关工作的管理和协调;经济管理学院负责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学生处安排了专职辅导员管理学生思想工作;教务处通过学生评教、督导听课、教师互查的三级教学监控制度,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双方管理部门不定期地举行工作会议,协调和解决在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
六、财务管理状况
学校坚持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和成本补偿原则,合理测算生均培养成本,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黑龙江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并将收费项目和标准进行公示。学校按有关法规要求建立健全了学费收入的财务、会计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项目所收学费均全额上缴省级财政专户,统一办理收支业务,并全部用于项目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项目办学条件,做到专款专用,未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七、教学质量监控
为确保办学质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多方入手,建立了包括聘任外籍教师、本校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外培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教师等内容的教师聘任制度;建立了包括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单独编班、授课和考试等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教学督导意见反馈制度;建立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督导等一系列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点,特别加强了对国外教育机构提供的课程、教材、教师等教育教学资源的水平审核、质量评估与监控。
八、社会评价情况
本项目培养的学生以优秀的素质和能力及突出的专业特色在国内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成为中国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农垦部门的重点选择对象。通过学院及全体毕业生的努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质量受到外部一致好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能吃苦、有思想、敢创新、有能力”,把“在学校中所学的一些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带到工作当中”。
九、办学特色
本项目立足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平台,着力培养具有扎实农业基础知识、兼具国际竞争能力的实践型经济管理人才。一方面注重国际化课程的引进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注入,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通过专业综合实习和农场调研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适应中俄涉农行业经营管理等工作岗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