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出国交流:青年人当志存高远,放眼世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06浏览次数:41

523日至25日,由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高校联盟主办,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承办的“中国与俄罗斯:项目成果转化”研究生、博士生及青年学者国际学术论坛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拉开帷幕,中俄共有10余所大学的7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博士生和研究生出席,我校3名硕士研究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此次论坛交流。四天三夜,注定是一场收获颇丰的赴俄之旅。

在全俄550所高校中排名第63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与服务大学教育实力不容小觑。这个坐落于俄罗斯远东海滨城市的高校,无论是经济学、管理学还是服务类学科领域都具有着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实力,对我校的交流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足不出户就可以逛遍整个校园,他们的校园构造与国内大有不同,低至地下负四层高达地上十层的建筑中包含了所有的教室、餐厅、体育场……”这是来自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的研一学生冯玉超对这所大学的描述。在如此严谨的治学之地,面临着那么多优秀的选手,说不紧张自然是假的,但时间会证明,三个月的持续准备没有白费,它们会在最后的一刻给予你最大的回报。

冯玉超与来自会计学专业的匡禹宁、农业信息化专业的刘钊铭分别在各自的会场,用实力续写着“志”气,最终以准备充分、表达流畅的论文讲解取得了“优秀成果项”这一荣誉。

虽然三天的时间很短,但依然有值得珍藏的回忆。论坛交流讨论以外的时光,也是有趣而美好的,热情好客的东道主为我校师生安排了会说中文的学生和志愿者,让他们不至于在异国他乡有交流障碍。但对于三位学霸而言,交流障碍反而是件好事。哪怕和懂中文的人交流,他们也坚持用各自的第一外语进行攀谈。“就是把握住一切机会来练习口语啊,毕竟书本上学到的俄语和日常交流中差距还是很大”,学习俄语的冯玉超终于逮到了可以练习口语的机会,她还戏言,“受到的最大刺激就是回来后决心要好好学习外语”。“哪怕语言不通也不妨碍我们成为朋友,毕竟大家都很友好。”三人中唯一的男生刘钊铭也对此次俄国之行记忆深刻。当然,除了语言上的小障碍外,饮食上的差异也苦了这些“中国胃”,冯玉超就调侃着回忆:“吃什么都和吃早餐一样,就好像顿顿吃肯德基早餐。”但有小障碍又如何?什么都无法阻挡一颗热爱生活的心,闲暇之余的他们依然喜欢出门逛逛,领略一下异域风情。最愉快的事就是一起出门找景点,第一天傍晚就不依靠帮助逛到当地至高点的他们,现在想起来还是为那段充满好奇的小旅程感到骄傲。

“眼界有多宽,路就有多宽”,这是研究生学院院长崔玉东教授告诉三位同学的一句话,也是他们此次赴俄之旅的深切感受。“当地的孩子和国内的孩子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思想真的很开放,涉猎十分广泛。他们的爱好多且专,并能玩出水平。”刘钊铭的话也引起了匡禹宁的共鸣:“对,当地的孩子说我会弹钢琴,不是单纯的喜欢或者有一点涉及,而是真的水平已经很高了,他们是把爱好发展成了技能。”除此之外,参与过多次国内论坛的冯玉超也表示:“出去之后才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国外论坛较国内论坛有很多不同的创新点,而且有些领域可能我们才刚刚开始但他们已经发展的很好了,所以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自己值得提升的还有很多,也是她的深刻感触,“要学好外语也要提高技能,自己需要学的还是太多了。”是的,只有当你走出国门,你的眼界才会放宽到更远的地方,你自然也会努力把自己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参加此次论坛对我校增进外向型交流互访、打造开放多元的交流合作平台具有积极作用。“希望学校多开展此类交流活动,并且越办越好,也希望同学们能积极抓住每一次机会,多提升自己。”这是三位研一学生对学校的美好期望和对学弟学妹的真诚建议。

目前,我校正在对外开放、合作办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努力与海外众多高校建立合作,让越来越多的农大学子触碰到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开拓更宽广宏阔的视野。


出征


收获

相关报道:http://www3.hlau.cn/xinwen/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1&id=2771 

(撰文/学生记者:赵晓桐、于金冉   摄影/学生记者 胡波)